《百喻经》里面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在他的园中种有一株好树,非常高大茂盛,在结果的时候能生出一种很好的果子,这果子香而甜美,为别处所没有。有一天,来了一个外国的客人,国王领他去看这株树,并对他说∶“这株树能生出一种果子,甜美无比,可说是世上所少有的。”
查看更多>>《大方广佛华严经 ·净行品》的大致内容是,在华严法会上智首菩萨问文殊菩萨,如何得到清净的身口意?如何得到修行的功德?智首菩萨的问题很长,主题就是菩萨如何得到修行的最大利益。文殊菩萨以偈子的形式回答,先赞叹他的提问很好。回答中有句话很重要:“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这是修行的核心。后面的经文告诉我们要在生活中善用其心,内容涉及出家人的生活,也涉及在家人的生活。偈子中讲,在任何一种生活场景下,无论我们看到、听到或做什么事情时,我们都要发愿“当愿众生”如何如何,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
查看更多>>很多人在通过了禅修的第一个困难——腿子疼关后,开始慢慢遇到很多坚固的妄想问题。这些问题自己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过解决的办法,曾经为此写过一篇日记《禅修中的四个拐棍》。其实,这四个拐棍合并起来只有通过一个方法,那就是——“它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来解决。
查看更多>>在我们这次夏令营中,像今天这样的分享茶会,是一个新的形式。我们茶会的内容是:我的善缘。如同刚刚我听到有营员说:此时此地,我们大家从四面八方相聚在这座千年古刹、古佛道场,相聚在万佛楼前,炎热的夏天还有凉风奉献给我们,这本身就已经是我们人生莫大的善缘,莫大的福报。
查看更多>>加持力是佛教的特有的名词,一般人认为是表示一种帮助你成功做事情的力量。很多人包括自己以前对加持力存在迷惑,所以,追求加持力实际上带有迷信色彩。经过几年的修行经验,自己对加持力有所认识,对加持力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现在把自己的一点浅薄了解分享给大家。
查看更多>>前一品是佛宝,固是成佛之因;此一品是法宝,也是成佛之因。佛宝是人,人无上者佛是;法宝是理,搅理而成万法,法无上者,涅槃是。悟理有浅深,故有“四圣”之别;迷理有轻重,故有“六凡”之差。三途迷理重,纯造恶业;人天迷理浅,乃修善业。纯善无恶生天,善恶相兼故为人。六道受生死轮回者皆迷理之过也。
查看更多>>此乃成佛之因,向后诸品皆成佛之因,收束此经。 前品度生之缘,种种善缘,助众生离苦得乐耳!此品念佛,才是成佛正因。 梵语“佛陀耶”,秦翻知者。一切诸法,了了觉知,故汉言“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肇法师云:“佛者何也?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夫生死长夜,莫能自觉,自觉觉他者,其唯佛乎!
查看更多>>此品也是度众生之缘,即烧香、诵经、造旛、造像、斋僧、供众等,种种善缘也。 阎罗王,此云双,苦乐双受故。若论本迹,则难思议。 汉益州刺史,郭徐安病重,其妻问欢喜天。天言:“可发愿一日中造地藏菩萨像。”安即发是愿。一日,忽闷绝,经三时,安醒,自言入地狱。阎王告曰:“公依妇恩,发愿造大王像,我为令众生偿罪业,现阎王身,实是法王。若有众生,归依地藏,满足所求,公急还人间,毕其愿。”
查看更多>>此品是地藏菩萨说,也是度生之缘。以三宝威光,能救亡者超出三途、八难;又能令存者增福、增慧。三宝是度生之缘,除此以外,无人能救众生,乃至拜祭鬼神魍魉,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唯仗佛力、法力、供养僧力,方能存亡两利;令无数鬼神,闻之惭愧,皆发菩提之心,而求三宝无漏功德。
查看更多>>地藏神力唯佛能宣,众生不识,故佛赞扬。一者赞叹地藏有如是等神力,二者令众生获种种利益,以此因缘故有此品。神力是度生之缘,向下二品,皆度生之缘。
查看更多>>上三品是地藏菩萨所化之机。众生业缘品,说众生所作之业,从缘而生,不从十方来,止住于心;乃从颠倒生,无有住处,当体即空,所以名观众生之业缘。
查看更多>>法华经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观此文,则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是佛子,皆可成佛,所以如来发愿而度脱之。如来度众生,度众生之苦而已;众生若无一切苦,便是佛。所以众生有苦,感佛出世;众生若无苦,如来不出世。如来出世,为救众生之苦故。众生苦,是能感;如来大悲,是所感。众生之苦,感佛菩萨出世,故名众生业感品。
查看更多>>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外有所谓佛理佛法。只因吾人迷逐幻影不自觉知,将自己本来现成的佛理抛在九霄云外,好像佛是佛人是人,斩然截成两橛,似乎佛法与吾人没甚关涉,一讲到学佛便好像是一件希奇古怪不合人情的事,这就错了!现在分四层来讲:
查看更多>>地藏经十三品,前二品是能化之主,此品是所化之机。地藏是能化,众生是所化。众生是个什么东西呢?迷真起妄,故有众生;不迷常觉,则无众生。可知众生无自性,从缘而生,如水成泡,机缘和合而有;色受想行识,五阴和合故有众生,离阴无别生;众生本来空,迷之则有,悟之则无。地藏知众生本空之理,就发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之愿。此愿是真实的,非空口讲白话,无根据之愿也。
查看更多>>地藏经十三品,第一天宫神通品,第二分身集会品。十地菩萨破无明证法身,即能分身——将一身分为无量身,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法身如天上月,分身如水中月,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上句譬分身,下句喻法身。法身,破无明方显,如天无云;分身,有机始现,如水现月。诸佛亦有分身,法华经见宝塔品,释迦牟尼佛在灵山讲法华经,多宝佛塔涌现其前赞叹“善哉”。大乐说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欲见多宝佛身。”世尊曰:“多宝有宿愿,欲开塔见其身者,彼佛分身诸佛,尽还集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即时世尊放白毫光,照十方无量世
查看更多>>鉴真大师回国“探亲”,是中日两国佛教徒和两国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我们中国佛教徒,怀着尊敬和感激的心情,洁治香花,热忱欢迎大师。 大师今天回到了阔别一千二百余年的祖国,以清静慧眼,亲见祖国大地风和日丽,万紫千红,十亿人民,为创建人间的天堂而奋发努力,一定会思绪万千,喜极欲泪。
查看更多>>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医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一切的药材,配成一切的药品。佛法如一部大医书,种种的病理医方,无不载明。又如一爿大药铺,种种的药材药品无不备蓄。但医药之需要,乃因疾病以生起,在医者虽必完具全备,始足以供病者之所求;而病者则但知病之何在,当用何药以医治之可也。处今之世,居此之国,诸君乃发心以求佛法,殆皆菩萨发心,欲诊知国人病之何在,而以佛法医治之耳。太虚于佛法,既鲜修证之效于国人,尤少诊验之功,亦姑贡其所知以就正诸君而已。
查看更多>>戊寅三月讲于温陵大开元寺 自今日始,讲三日,先说此次讲经之方法。心经虽仅二百余字,摄全部佛法。讲非数日,一二月,至少须一年。今讲三日,岂能尽。仅说简略大意,及用通俗的浅显讲法。(无深文奥义,不释名相,一解大科。) 效果
查看更多>>五月十二日,世界宗教会在上海新法界宝昌路南吕班路山东会馆大成殿开成立大会,因未预会,以文代讲。
查看更多>>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
查看更多>>船山先生所撰《相宗络索》,是在揭示人类的精神改造,不随时间以俱朽的。书中重点,在策励学者对自我进行彻底的改造。自我究竟是什么?在人类思想吏上,可能永远得不到统一的认识。默思我贪、我嗔我痴,固我凡愚所难免,有时我慢、我见,亦是为大贤大哲累。解决有关“我”的认识问题,尽管不易统一,却是人类应该大力提倡的。有我嘛,我在日常生活中有力量嘛,人类之有我者对这个切己问题,是皆不应等闲视之的。我于自己的精神,且犹如在浓雾中看花,自我改造,更不得力,实不足溢美先生。在先生逝世290周年之际,愿对书中阐释的第七末那识、第八
查看更多>>我中国有眼耳口鼻心思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阿弥陀佛的,也没有一个不曾念过几声阿弥陀佛的;那二万万的妇女们,至少也有一万万的人常念著阿弥陀佛,更不消说得的了。照这样看起来,这一句阿弥陀佛,岂不是我们中国的人连著眼耳口鼻心思同有的一件东西么?我们既然每日同这阿弥陀佛在一起,这阿弥陀佛到底是个什么道理?又岂不可考究考究么?
查看更多>>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
查看更多>>我个人的体会是:依他起性,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圆成实性,就是客观存在的真理;遍计所执性,就是主观不能适应这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真理所产生的一些错误知识和由这种错误知识所构画的一些虚妄假相。虚妄假相,只粘附在这错误的知识上,如向客观存在的事实内寻检,是找不着的。学佛的过程,就是要:面向客观存在的事实,认真地进行观察、分析、实践、体验来发掘客观的真理,凭借真理之光,来破除自己主观上的“无明”(有处作“痴”或“愚痴”),也就是改正自己主观上的错误思想和知识。只有真理才能给与众生以最大的安乐,无量恒河沙数诸佛,都是从
查看更多>>学佛人欲见本来面目,须要打破生死关头。欲打破生死关头,须要扫除无始以来身心恶习。欲扫除无始以来身心恶习,必须痛下持戒工夫。持戒功深,恶习渐除。一旦除尽,本性自现。惟心地法门之心戒,戒相太高,下手不易。兹为便利初机,订定渐消夙习方法,方便名之日透关。透关与持戒意义相同,且有除恶务尽之义。关喻恶业,恶尽曰透。举其要目,束为八端:一曰心口不一,二日杀盗邪淫,三曰两舌恶口,四曰贪戾悭吝,五曰嗔恨嫉妒,六曰自大轻人,七曰信心不坚,八曰我执烦恼。凡此八端,学人各体身戒心戒之旨,各因其习气,就其易犯者先除,难犯者殿後。
查看更多>>诸同学!心即是佛,不贵口说;有无不二,更不可说。姑且方便说之。究竟何心是佛,有为心耶?无为心耶?何名有为心?即生灭心。何名无为心?即真如心。若云有为心是佛,则有为心是生灭妄心,乃凡夫心,何名为佛?若云无为心是佛,则无为心是真如妙心,如同虚空,本来无相,了不可得,无相无得,何者是佛?当知有为无为等心,本来不二。不二之心,便是自心,是名为佛。所以者何?一切万法,皆真如一心所现。吾人妄心,本是真心。故常住真心,是生灭妄心之体;生灭妄心,是常住真心之用,故名不二。法身是体,报身是用。法身报身,原是一身。真心妄心,
查看更多>>诸同学!佛法真理,本不可说,出世入世,亦是假名。姑方便说,都归一心。究竟何心是出世,何心是入世?当知真心为出世,妄心为入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空,入世是有。出世是法身,入世是报身。出世是真,入世是妄,然真妄丕一,离开入世,亦无出世。故六祖云离世无菩提。这种道理,要用心参究,才知道我佛慈悲应世之大事因缘。
查看更多>>诸同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关节,今略说之。金刚经是实相般若,佛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可以开学人的大智慧。然全部金刚经,都是破相显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乃体用并显。云何体用?“应无所住”是体,“而生其心”是用,用不离体,体不离用。“应无所住”既不著有,“而生其心”亦不落无,方是金刚本旨。所以六祖闻此二句,立时悟道。然则六祖何以一闻便悟?当知六祖乃肉身菩萨,早已见性。何以故?试看六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於此偈语,知六
查看更多>>诸同学!佛法法法平等,都有功德,本无大乘小乘之分。如来设教,对症下药,以众生业识不同,心量遂有大小,故方便导引,说小说大。其实归元无二,惟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圣下凡,同登觉岸。盖净土以阿弥陀佛四字为真经,所谓“一句弥陀法中王”。净土法门,既然如此殊胜,如来何以更立八万四千法门?当知众生根器不同,因缘各异,苟非方便多门,何能普摄?但一切诸法,皆由净土法界流出,复归净土法海。到归元时,无一法可得。至於佛说西方,乃以日为喻之意。何以故?日出於东,而没於西,以西方极乐,喻人生归宿之处。故修行人圆寂曰归
查看更多>>诸同学!佛法有事与理之别,讲习经论者,谓之理;依法修持者,谓之事。“心即是佛”一语,亦有事与理之分,学人务须认识明白。然事理本来不二,必须依理透事,因事显理。到事理一如,则即事即理,方可云心即是佛。若突然说一句心即是佛,还是事上的佛,还是理上的佛。若是事上的佛,则当实行佛道,於事上证明;不在事上证明,则仍是理上的佛,不过一种空空洞洞的理想而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