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修行和农业劳动结合起来,“默耕田地,力锄葛藤”,“泥泥水水一年农”,不仅能砥励心志,也是中国文化中的耕读传统在禅林中的体现。
查看更多>>自18世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19世纪7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提出了“生态学”这一名词。20世纪60年代以后,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逐渐从观念、理论和制度等方面得到反思。20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胡伯提出了现代化与自然环境互利耦合的生态现代化理论。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自身以外的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现代化与自然环境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些是生态学的基本问题。生态哲学就是要从世界观、人生观的角度回答这些问题,
查看更多>>缘起: “诸佛世尊,皆出人间” ----------《增一阿含经》 “一切资生事业悉是佛道。” —————《大智度论》
查看更多>>中国佛教界通过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了中国特有的“农禅思想和文化”。并由百丈怀海大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倡导形成为佛教僧团参与农业的一种规式。六祖惠能大师通过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体悟,提出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人间佛教原旨。由此可知佛教参与农业生产,本身就是最早的“人间佛教”实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