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

寺院道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委员会

张英江会长会见联合国代表、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刚坚活佛

20190709156268141440.jpg

20190709156268141460.jpg

20190709156268141470.jpg

20190709156268141441.jpg

20190709156268141437.jpg



   2016年8月10日,张英江会长会见联合国代表、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联合国的佛教领袖刚坚活佛。刚坚活佛在交流中指出:“看到中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汉藏同胞一家亲和民族大团结,我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被破坏,环境被污染也值得我们关注,当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政府能够清楚认识到生态环境,并提出保护生态,发展绿色经济的生态中国建设。我感到非常欣慰。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一样,法脉同源。我们佛教是最环保,最热爱和平的宗教。佛教中的很多理念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持都是有着积极意义和作用的。”张英江会长向刚坚活佛介绍了他倡导推广的“植物放生”和“生态佛农”理念,他指出:“和刚坚活佛提出的生态问题一样,我们中提出的“植物放生”和“生态佛农”理念,就是针对当前中国生态环境变化和引用佛教缘起因果等思想提出的创新理念。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整个自然生态犹如一间火宅,在此环境之下,生态环境不恢复,不保护,放生大量动物是没有任何意义和功德的。只有先恢复生态环境,恢复动物生态家园,放生动物,才能有家可归。才能放生能活。绿色植物植被和动物生灵一样,在佛性上是平等不二的。而且植物植被与动物生灵是共生共亡、共存共荣的生命共同体。没有植物植被,就不可有生灵动物和人类,也不可能有未来。植物植被提供了生命呼吸的氧气,提供了生灵栖息的场所;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无情”的植物植被是“有情”的生灵动物存活的基础;是缓解生态问题的核心,是守护子孙未来的关键。所以我会继承智者大师生态放生理念,秉承“人间佛教”思想。返本还原、契理契机的提出植物放生理念。即是把放生对像从放生“有情”的生灵提升到包括放生“无情”的植物,达到真正平等放生。把护生内容从救护“有情”的生命动物,提升到包括保护“无情”的植物生态,达到真正的慈悲护生。倡导植物放生从嘴上开始,从植树造林开始。“生态佛农”即是要用佛教慈悲感恩,因果相报和佛教众缘合和的生态观来做资生农业。大力发展生态佛农产业,兴三农以“善”养天下。通过佛教的理念和正能量来引导农业在种植,加工,销售等过程中,不做假,不造假,不掺假,不昧良心,不坑蒙拐骗。做良心事,赚安心钱,行善举,利众人。用慈悲心,善心,良心和爱心来从事农业,生产安全放心的产品,服务和利益广大的群众。”刚坚活佛对本会提出的“植物放生”和“生态佛农理念”非常赞赏和支持。“植物放生”理念和活佛全世界倡导的“种一棵树,帮助地球呼吸”活动目地一致。他对本会能够通过佛法理念,契理契机的提出如此创举表示非常认可和支持。

       刚坚活佛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世界自然医学家和藏医大师,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宗教领袖,活佛在交谈中指出:“爱国爱教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传统是一致的。”张英江会长也指出:“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同属于我们中国佛教,而我们中国佛教则是最早传入并完全融合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成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之一的组成。也是东方传统价值观的核心构成。佛教的不杀生理念是世界和平的基础。佛教的缘起论是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的有力论证。佛教的平等慈悲观是保护生态,维护和谐,守护世界和平的基石。佛教的求智从善,知恩报恩,慈悲喜舍等思想,都体现了佛教是理智及和平的宗教特性。当前我们中国佛教三系完整,二乘并存,佛教体系之完善,内容之丰富,佛宝舍利之全。都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佛教中心。我们中国佛教文化发展促进会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之后,提出“导之以善,齐之以德”,发挥佛教净心导善,慈悲喜舍的精神,秉承中国佛教爱国爱教的传统,引导广大的居士信众向善行善,奉善践善,如理如法,正信正教,自觉自律,喜舍利他。以慈悲感恩,奉善践行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人间佛教”。团结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央周围,自净自律,以善耕心田,知行合一,以慈务众生田,通过完善人格,提高道德,圆满人生来实践人间佛教,为推动社会正能量,坚守社会道德,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供献出我们佛教居士信众的一份力量。”
      刚坚活佛对张英江会长本次的会见和关心表示感谢。对张英江会长介绍的“植物放生”和“生态佛农”等理念表示赞赏和支持。